新中國成立之初,在確定政務院各部門領導人選時,有的人提請讓鄧穎超在政府里擔任一項職務。鄧穎超在革命過程中有著深厚資歷與突出貢獻,當個部長實不為過,但遭到周恩來堅決回絕。
編者按:《紅巖春秋》發表文章《周恩來與<房>》中記述了周恩來生前曾說過:“退休后,要寫一部小說《房》。”由于諸多因素,周恩來撰寫《房》的心愿沒能實現。
1968年8月,15歲的周秉建做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決定,她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去內蒙古大草原深處的牧區插隊。 當時,由于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
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來與周秉華(左起)、周秉和、周秉建、周秉宜、周秉德在西花廳院內。 一九五二年夏,周恩來、鄧穎超與周秉德、周秉宜、周秉鈞在頤和園內的諧趣園。
周嵩堯字峋芝,號薰士。清同治年間生于淮安城里的駙馬巷,是周恩來二伯祖父周駿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同輩兄弟中大排行六,所以周恩來一直親切地喊他六伯父。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的一個“紹興師爺”之家。他自幼在嗣母陳氏的指導下學習經典名著,打下了扎實的文化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