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總理與烏蘭牧騎【5】

達·阿拉坦巴干 朱嘉庚

2020年08月10日15:41    來源:內蒙古日報

 

1968年,周恩來總理接見進京演出的烏蘭牧騎隊員并合影留念。

 

  “十年動亂”期間,敬愛的周總理為黨、為國日夜操勞的同時,還惦記著烏蘭牧騎。他讓有關部門選調烏蘭牧騎進京為亞非作家緊急會議演出,并簽發請柬讓烏蘭牧騎參加國慶招待會,隨后又再次接見烏蘭牧騎隊員。1975年國慶期間,周總理病重住進北京醫院,看到電視里轉播國慶演出場面,關切地詢問身邊工作人員:“烏蘭牧騎來了沒有?來的是老隊伍還是新隊伍?”

  五十六年來,烏蘭牧騎始終牢記周總理的教誨和期望,長期堅持扎根基層、全心全意服務農牧民的精神。草原是烏蘭牧騎的大舞臺,田野是烏蘭牧騎的大劇場,烏蘭牧騎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基層群眾的心中,把健康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農牧民的家中。情系農牧民,服務農牧民,和農牧民親如一家,做農牧民的貼心人,為農牧民服務已經成為烏蘭牧騎的生命和靈魂。

  五十六年來,烏蘭牧騎由創建時期的兩支隊伍21名隊員,發展到今天的74支隊伍2800多名隊員。堅持“隊伍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輕騎隊特點,發揮“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的建隊職能。烏蘭牧騎走遍了內蒙古的農村牧區,累計行程110多萬公里,輔導農牧區業余文藝骨干74余萬人(次),為各族群眾演出30多萬場(次),各族觀眾總數達2.12億人(次),創造了內蒙古文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五十六年來,烏蘭牧騎始終牢記周總理的教誨和期望,堅持民族民間藝術特色,創作演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烏蘭牧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背景下,反映新時代、謳歌新人物、傳播新觀念、倡導新風尚。烏蘭牧騎的創作演出以農牧民為中心,把農牧區原生態民族民間藝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形成了民族特色鮮明、時代氣息濃郁、演出機動靈活、群眾喜聞樂見的烏蘭牧騎藝術本色和繼承創新的文化品格。

  五十六年來,全區烏蘭牧騎累計創作演出1.1萬多個節目,有2000多個節目在盟市和自治區獲獎,有120多個節目在全國獲獎。其中《鄂爾多斯婚禮》《頂碗舞》《筷子舞》《彩虹》《安代舞》《牧民歌唱共產黨》《草原兒女愛延安》《騰飛的駿馬》《牧馬英雄》等表演數十年久演不衰,深受農牧民和各族群眾的歡迎,得到國內外觀眾的喜愛。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基層服務、兩次大規模的全國巡回演出以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演出,烏蘭牧騎始終保持了不銹的烏蘭牧騎金色稱號。

  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內蒙古各地的烏蘭牧騎正沿著先進文化的方向不斷開拓進取,深化改革創新,更好地為各族群眾服務。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