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周恩來在1967》,陳揚勇著,重慶出版社出版出版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選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陣容是: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云。 政治局委員除上述11個常委外,還有董必武、陳毅、羅榮桓、彭德懷、劉伯承、賀龍、李先念、李井泉、譚震林、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2萬余人的革命武裝,舉行南昌起義,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歷史。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于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
本文摘自《聆聽歷史細節》第四章,王凡 著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當代中國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連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系】 南寧會議上,毛澤東不讓錄音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經常在全國各地巡視,每年在京、在外的時間幾乎各占一半。最初,為了保證新生政權最高領袖的絕對安全,毛澤東每次出行都由有關方面的主要負責人陪同。
本文摘自《毛澤東最后七年風雨路》,顧保孜/撰文 杜修賢/攝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9 1975年9月7日上午,周恩來總理的外交生涯隨著照相機的“咔嚓”聲而永遠地結束了。進入手術室前,周恩來將自己反鎖在衛生間,為保護自己清白的政治名譽而不惜耗盡最后一絲精力。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周恩來與胡適都屬于中國20世紀叱咤風云的人物,但走的道路不同:一個是革命領袖,一個是“改良主義者”。縱觀二人的關系,五四時期是一個交合點,共同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陳魯民(河南) 1960年秋,周恩來、陳毅等人,為國際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祝壽。席間,說到“大躍進”期間的一句口號——“人人都是詩人”。
本文摘自《紅墻見證錄:共和國風云人物留給后世的真相》,尹家民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2 周總理看到“風雨同舟,朝夕與共”這句成語時,嚴厲地批評了我。他說,在關于他和毛澤東同志的關系上,在整風以后,還可以引用這句成語,但在整風以前,不能引用。
本文節選自《大紅門內的歷史畫卷》一文,原載于《歷史學家茶座》第20輯,轉載請注明出處。 兩次“批周”,章含之都是近距離的親歷者。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周恩來委婉地提出,請考慮自己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是否適當?會議挽留周恩來繼續擔任總理。會后,鄧小平擬了個會議記錄,寫道:會議認為周恩來“應該繼續擔任現任的工作,沒有必要加以改變”。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盧冬生,1908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曾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桑植起義和長征。1927年12月入黨,是湘鄂西蘇區的創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