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在南方局時期的群眾工作理論與實踐【2】

黎 余

2019年06月13日16: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群眾的方式和態度要使他們不感覺我們是在領導”

  在當年的國統區,南方局群眾工作的范疇“除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外”,還包括各抗日中間黨派、民族資本、地方實力派等中間勢力。面對各階層所處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立場與訴求各異的復雜狀況,要開展好如此廣泛意義上的群眾工作,無疑對黨的政治智慧和工作策略都是一種考驗。

  為開拓國統區工作的新局面,周恩來以政治家的智慧和革命家的膽識,結合國統區實際提出了“領導群眾的方式和態度要使他們不感覺我們是在領導”的新觀點,指示南方局必須將群眾工作與統一戰線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有“照顧全局,照顧多數,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的胸懷,“把黨外凡是能夠爭取的,劃—個最大的圈子”,在堅持抗戰民主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力量,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周恩來的這些觀點,可以說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從理論與實踐的維度上進行了深化。

  1940年前后,國際形勢云譎波詭,對抗戰前途持懷疑的消極情緒彌漫國統區。為扭轉人們的消極情緒,增強民眾抗戰必勝之信心,周恩來先后在《新華日報》發表《第二期抗戰的重心》、《抗戰兩年》、《中國抗戰的嚴重時期和目前任務》等文章,從理論與現實角度判斷形勢,分析敵我力量消長,闡述戰爭發展規律,展示中共堅持團結、抗戰到底之決心。他還應中華職業學校之邀,在巴蜀學校作《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演講,在三個小時演講中,以“高亢的聲音”、“坦白誠摯的態度”系統闡明抗戰面臨的困難、有利的條件,以及必勝的道理,使到會的幾千聽眾群情振奮,郁積于心的“陰霾一掃而光”。

  與此同時,周恩來更以他在國共兩黨間擔任重要職務的特殊身份,身體力行地開展不同階層群眾的工作。為爭取中間力量,他在指導南方局制定“扶助進步團體,照顧小黨派利益”方針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種場合接觸中間黨派、無黨派人士、民族工商界人士、地方實力派,與他們廣泛交流,廣交朋友,消除隔閡,增進友誼。其間,他多次登門拜訪宋慶齡、李濟深、馮玉祥等國民黨元老和民主派人士,與他們共商國是、同敘友情,贊揚他們“為人所不敢為,說人所不敢說”的勇氣;他親自做張治中、張沖等國民黨上層的工作,且在長期交往中“由公誼而增友誼”,從未因兩黨關系一時惡化而疏遠彼此,進而幫助他們成為團結抗戰、民主進步的推動者;他常出入被稱為“民主之家”的特園,與張瀾、黃炎培、梁漱溟、羅隆基等民主人士密切接觸,在品茶談笑間縱論天下,遇事相互扶持、共同進退,建立起肝膽相照的關系,支持促成了民盟等民主黨派的創建;他與古耕虞、康心遠、范旭東、胡子昂等商界巨子保持多渠道聯系,在經常交往中加深了解,向他們闡明中共發展民族經濟的主張,鼓勵他們為抗戰而生產,幫助他們化解勞資矛盾,支持他們為保護自身利益而斗爭;他親自或通過各種渠道做劉文輝、鄧錫侯、龍云等地方實力派的工作,支持他們在堅持抗戰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的斗爭中不斷進步,最終走向人民陣線。“與周郎交,若飲醇醪”,這是人們與周恩來交往后發自內心的贊嘆。

  當年,周恩來領導南方局對中間力量的團結爭取工作,實現了黨的群眾工作與統一戰線工作的完美結合,堪稱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典范。在此過程中,周恩來以“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海納百川、團結多數”的廣闊胸懷,“禮披于外、力蘊于內”的人格魅力,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細致的工作影響人、引導人,成為各階層群眾的知音、良友,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于黨的周圍,進而在抗戰后期使中國政治力量天平發生了有利于中國共產黨的變化。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