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錄
2019年05月24日15:34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就周恩來而言。周恩來和朱德是遵義會議決定的軍事指揮者,特別周恩來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又兼紅軍總政委(當時紅軍中政委負最后責任,權(quán)力大于同級軍事領(lǐng)導(dǎo),是各級最高領(lǐng)導(dǎo)),在長征初期實現(xiàn)紅軍“轉(zhuǎn)兵”和糾正“左”傾軍事錯誤中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不管是在黨內(nèi),還是在紅軍中都有深遠的影響和很高的權(quán)威性。加之周恩來為人謙和、靈活、易相處,能在紅軍高級指揮員及黨中央的同志中間起到一種特殊的紐帶作用。周恩來在長征初期和遵義會議前后,就對毛澤東予以極大的信賴和堅定的支持。正是他的堅持,毛澤東才得以隨行長征,是他的堅定支持和信賴,毛澤東的一系列主張和建議才得以采納,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領(lǐng)導(dǎo)地位的確立更是少不了周恩來的貢獻,如果周在“新三人團”中自然會全力支持毛澤東。所以,以周恩來當時的地位、權(quán)力、影響、能力,周參加“新三人團”必不可少。
而選王稼祥,人們的疑問就多一點。因為比王稼祥地位高、職位高、懂軍事的人有的是,而別人都沒有參加,王卻為毛澤東提名,且得到政治局批準。筆者認為,這不僅僅因為王稼祥是毛澤東的支持者,還有更為重要的考慮。一是從策略上可以團結(jié)留蘇歸來人員,遵義會議解決的只是最為迫切的軍事路線和領(lǐng)導(dǎo)的局部調(diào)整,而組織路線正如周恩來所指出的“并沒有完全解決”,或者說“是勉強解決了”,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沒有時間也不可能當時就得以解決,即使軍事路線在遵義會議上也曾展開激烈的爭論和辯論。當時博古“沒有完全徹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共產(chǎn)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則更是“完全堅決的不同意對他的批評”。
遵義會議后,“教條宗派主義者們并不服氣,暗中還有不少活動”。凱豐參加遵義會議回去后就說:“誰正確,誰錯誤,走著瞧吧!”當時,無論是從政治上考慮,還是從軍事上考慮,都需要團結(jié)留蘇歸來人員,需要他們的支持。王稼祥是從“左”的陣營分離出來的留蘇人員,讓王稼祥參加軍事領(lǐng)導(dǎo),作為代表,就可以團結(jié)留蘇歸來人員群體,贏得一大批人的支持,避免思想上的分歧、內(nèi)部的矛盾影響到軍事指揮。這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一種高超的斗爭策略和大局觀念。二是可以解決毛澤東與王稼祥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