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0日16:35 來源:人民網(wǎng)-讀書頻道
1955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關于高崗、饒漱石反黨聯(lián)盟的決議》。就在這之后,葉子龍隨毛澤東去了廣東。從廣東返回時,葉子龍回了一趟湖南瀏陽老家。
毛澤東從他的稿費中拿出 300元錢,給葉子龍做探親補貼。桑梓的鄉(xiāng)親見到久別的故人,分外熱情。他們向葉子龍介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訴說了眼下稼穡和生活的情形,使葉子龍對農(nóng)村的變遷生出良多感觸。
回到北京后,葉子龍把在家鄉(xiāng)的所見所聞向毛澤東作了匯報。他看出,毛澤東對他講的內容很感興趣。從那以后,毛澤東身邊的人再回家探親,毛澤東便囑咐他們要兼搞調查研究,漸漸地形成了制度。康一民、李銀橋、孫勇等回家,毛澤東都要他們去做調查,而且每次毛澤東都要從他的稿費里拿出一部分錢,給搞調查的人。
重視調查研究,是毛澤東的一貫作風。在他青年時期,在井岡山時期,直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都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后,他每年都要到各地走一走。后來,中央從保證領袖的安全出發(fā),制定了一些保安規(guī)章,使得他接近群眾不像當年那么方便了,但他還是千方百計設法聽取到來自最基層、來自最普通的群眾的聲音。讓身邊的人利用回家探親時,兼搞調查研究并向他匯報,就是一個新渠道。
1960年毛澤東 67歲壽辰前夕,他把身邊工作的九位同志召到一起,共進午餐。他隨興致所至,追溯起早期從事革命的歷歷往事,道出了他之所以注重調查研究最深厚的根由。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基于多年的與社會底層的接觸和調查,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因而對中國革命的任務、對象、依靠力量,有了清晰的認識;并目睹了因不了解中國國情、缺乏清晰認識導致的右傾路線給中共帶來的血的教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同樣是基于調查研究,毛澤東形成了正確的中國革命方式、道路、戰(zhàn)略觀;并再次感受到因對中國革命環(huán)境和現(xiàn)狀隔膜而幾度出現(xiàn)的“左傾”路線,使中共蒙受的慘重損失。
然而毛澤東的正確認識,卻受到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負責人的打擊和壓制,被撤了職,“兩三年一個鬼都不上門”,還被戴上許多帽子。他們認為山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城市里才能出馬列主義。而毛澤東認為他恰恰是因為從城市走進了山溝、鄉(xiāng)村,多了一番調查研究,才找到了中國革命勝利之途。聽了毛澤東的回顧,葉子龍更理解了毛澤東為什么把調查研究看得那么重,以至提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的論點。
那頓飯吃了兩個小時,主要是聽毛澤東撫今追昔。飯吃完了,可毛澤東的心情卻沒有平靜。當晚,毛澤東又給參加吃飯的人寫了一封信,要他們全都下到基層去,說是鍛煉,但同時要他們每周寫文字匯報, 3個月后回京當面匯報,反映情況。這也就等于了解民情,調查研究。
“那么您下去了嗎?”“當然下去了。我去的是許昌地區(qū),雖說還不是最艱苦、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但生活依然相當艱苦。吃的是棒子面、紅薯葉子摻和在一起的窩頭或餅子,就這還吃不飽,剛 3個月,我的皮帶就縮進去五 5個眼,差不多有 5寸。”
每天與社員同勞動,種莊稼、施肥,自己砍柴、做飯。這樣的生活,使葉子龍常常回憶起轉戰(zhàn)陜北,和毛澤東一起吃黑豆,甚至吃馬料的艱苦歲月。這種鍛煉、這種了解民情的方式,對黨和政府那些日常坐機關的干部來說,實在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