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杰出領導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之所以是杰出的領導人,這是與他具有良好的哲學素養分不開的。
周恩來同志生前十分關心和重視文藝工作,文藝界的朋友對他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視他為良師益友。我也是這樣。
我和賀龍1942年結婚后,就不斷聽他談起以前的經歷,特別是在“文革”中,賀龍和我被關押期間,對我談的更多,其中有不少是他與周恩來同志的交往。 (一) 周恩來與賀龍第一次見面,是在“八一”南昌起義前,即1927年7月28日的傍晚,由周逸群同志陪同,周恩來到了賀龍駐地。
敬愛的周總理離開我們了。哲人逝去,風范長存。
本文摘自《周恩來生平全紀錄》,江明武著,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1966年,正當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地準備執行國民經濟的第三個五年建設計劃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斷了全國經濟建設的進程。以林彪、江青為代表的野心家、陰謀家,為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宣揚“只要革命抓好了,生產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去”,挑動群眾“停產鬧革命”,把國民經濟推向崩潰的邊緣。
何香凝,廣東南海人,國民黨左派政治活動家,畫家,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是共產黨人的老戰友,是同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的典范。
1941年春至1945年春,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場以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在這次大規模教育學習中,廣大黨員認真學習整風文件,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普遍提高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
《紅巖春秋》刊發楊耀健署名文章《周恩來在重慶的統戰實踐》,其中提到,抗戰時期,周恩來在重慶積極團結民主黨派人士和各階層人民,壯大了革命力量,鞏固并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中共的統戰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率先垂范,求同存異,以情感人,以誠待人,以理服人,善于將黨的方針政策與個人的人格魅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呈現出高超的統戰藝術。
陳布雷全家照 《文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素有“文膽”之美名,被蔣介石譽為“當代完人”的陳布雷,自從1927 年春在南昌被蔣介石“慧眼”相中,成為高級幕僚起,直到1948 年自殺身亡,在長達21 年的時間里,他一直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心腹。他聽命于蔣,盡力“筆耕”以報蔣介石“知遇之恩”,蔣介石最為重要的文案,諸如《祭告總理文》、《西安半月記》等均出自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