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8日14:54 來源:淮安日報
簡潔利落的白襯衫外搭一件微微起球了的線衫,旁邊純白無花紋的陶瓷杯里盛著冒著熱氣的白開水,“樸素”是記者第一次見到周恩來侄孫、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周佶時的第一印象。
“‘生活要艱苦樸素’,這是爺爺給我們制定‘十條家規’的第八條。”說著,周佶向記者講述了關于“三代呢褲”的故事。
自記事起,周佶就盼望著有一天能見到爺爺。但當時自己生活在老家淮安,和北京相隔千里, 70年代的交通又不方便。“再者‘十條家規’的第一條就是‘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到北京看望’。因此除我在襁褓中被父母抱著見過爺爺外,之后的十年,我只在報刊上見過爺爺的照片。”
1973年,十歲的周佶由于生了重病,家鄉的醫院不能醫治,奶奶鄧穎超知道后,讓他的父母帶他進京醫治。“見到爺爺時,我穿的是一條毛呢褲子,結果爺爺誤以為這是專門給我做的新褲子,便嚴肅地批評了我的父母。”周佶回憶到,那時全國人民缺衣少食,呢料衣服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母親連忙解釋,這條褲子原來是爺爺給我父親的舊褲子,他穿破到補都不好補后,我母親便給打了個‘反’,改小后給我穿。爺爺當時聽后高興地說:‘好!一條褲子穿了三代人,這應該成為我們周家的傳統!’”
2017年1月5日上午,在紀念周恩來逝世41周年文物資料捐贈儀式上,作為周總理離開淮安后唯一一支生活在周恩來故居的總理親屬,周佶捐出當時從故居遷出時的祖傳物品31件、文獻資料25件,意義非凡、彌足珍貴。(費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