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12:08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凡見過周恩來的人,無不為他溫文爾雅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舉止、幽默風趣的談吐、親切謙遜的態度所傾倒。而同時,他又是一位有著顧全大局的戰略眼光,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的革命家、政治家。
西安事變后,周恩來孤身勇赴鴻門宴的事件,便可充分體現他的這種超群的眼光和無畏的氣概。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出于愛國熱忱,在西安人民的支持下,逮捕了反對抗日、積極“剿共”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捉住了蔣介石怎么處理他呢?張、楊兩位將軍一時拿不定主意,便發電報請共產黨派代表來共同協商解決辦法。黨中央經過慎重的研究討論,認為如果殺了蔣介石,以汪精衛、何應欽為首的國民黨親日派就會抓住借口,擴大內戰,公然投降日本帝國主義,這對民族前途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抗日救國,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形成,黨中央決定爭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在那段風雪交加的日子里,祖國的命運,民族的存亡,都到了危急關頭。作為中共全權代表的周恩來,在氣氛肅殺、環境險惡的西安城整整住了兩個多月。
有一天,一位剽悍的青年軍官請周恩來去王曲軍官學校赴會。這是楊虎城屬下的部隊學校,學員個個血氣方剛,情緒激烈。他們強烈要求殺掉蔣介石,否則就武裝鬧事。聽說中共派代表來是要協商放了蔣介石,便放出風來:“不能由共產黨處理這件事。不能說放就放!”
無疑,這將是一場危機四伏的“鴻門宴”,周恩來卻毫不猶豫地接過請帖。軍官走后,一旁的李克農和得到消息后匆匆趕來的楊虎城都想極力勸他別去。周恩來卻笑吟吟的,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還不允許任何人陪同護衛。他說:“青年血氣方剛,是基于愛國之心。國難當頭,蔣介石不抵抗,喪權辱國,他們才恨不得生啖蔣介石的肉哩!現在,咱們主張不殺,他們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難道不該做做工作嗎?他們來請,不正是好機會?”
當周恩來一身布軍裝、扎著士兵的腰帶出現在王曲軍官學校的甬道上時,道路兩旁已經擠滿了全副武裝的軍官。他們彼此推搡著、吵嚷著,其間還夾雜著幾聲高亢的呼喊:“不殺蔣介石后患無窮!”那架勢,比起兩千年前的鴻門宴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恩來鎮定自若地穿過這憤怒的人群,面帶笑容,舉止雍容。一些本想攔道取鬧的軍官,被威懾住了。
周恩來站到禮堂的臺子中央:“我今天來貴校,是要聽聽各位意見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們是愛國軍人。”一番禮貌而隨和的開場白,立即令全場安靜下來。
“蔣介石喪權辱國,罪大惡極,為什么不殺他?”一名軍官挑了個頭。
周恩來沒有馬上回答,而只說了一句“這問題提得好”,便示意大家繼續暢所欲言。
“不殺他,捉他干什么?”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
直到大伙兒幾乎把話說盡時,周恩來才大聲應答:“要殺,這有什么困難?一句話就行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把全場的人都給怔住了。
然而,周恩來沒有繼續殺與不殺的話題,而是話鋒一轉,講起了西安事變前后國內外的政治軍事形勢。當周恩來把深刻的道理和難解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講得清晰明了后,青年軍官們心頭的疑團漸漸散開了。
那位送請帖的軍官仍心有不甘,咄咄逼問道:“你們共產黨一向是主張反蔣抗日的,為什么現在變了?”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跟蔣介石打了十年仗,勢不兩立,為什么不乘機報仇,處置了他,是嗎?”
“對,就是這意思。”
“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周恩來強抑激動的情緒,深沉地說,“我們紅軍有位將軍,叫徐海東。他全家三十六口人吶,除了他,三十五人全叫蔣介石殺害了。多慘呀!這個仇夠深了吧?可這次他也主張不殺蔣介石。為什么?因為他是共產黨員。對共產黨員來說,民族和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全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連那位提問的軍官也被感動得不能自已,踉踉蹌蹌地走到周恩來面前,行了一個軍禮,說:“周代表,你們共產黨以德報怨,大公無私,以國家民族為重。兄弟打心眼兒里佩服。”
周恩來親切地說:“聽你的口音是東北人,我在東北住過幾年,也算老鄉了。”然后,他高聲倡議道,“咱們唱支歌好不好?”頓時,禮堂里響起激昂嘹亮的歌聲。當唱到“爹娘啊,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時,歌聲變成了一片唏噓聲。
歌聲中,軍官們心底透亮了,由衷地高呼:“贊成中共的主張!”“擁護張、楊的決定!”
當楊虎城派遣的武裝衛隊趕來保護周恩來時,一席險象環生的鴻門宴已經變成了一場慷慨激昂的聲援集會。 (唐旻紅)
選自《作風百典》
主編:俞克明 趙增輝 徐建剛 王 玉
中國方玉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