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蓉
2018年12月24日15:46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原標題:竹針背后的歷史細節(jié)
《紅巖春秋》授權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獨家發(fā)布,請勿轉(zhuǎn)載!
1945年8月28日,為爭取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和平民主建國的光明前途,毛澤東飛抵重慶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展廳里陳列著一套竹針,共4支,最長的33.9厘米,直徑0.5厘米,系織毛衣的工具。它們整齊地擺放著,表面有輕微磨損,其中一支中部有明顯裂口。
李靜為毛澤東織毛衣所用的竹針
從外表上看,這幾支竹針極其普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曾經(jīng)為毛澤東織過一件毛衣。到底是誰使用過這套竹針?它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動人故事?筆者通過部分文物檔案,為大家還原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的歷史細節(jié)。
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迎來了毛澤東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剛剛結束,盡管頭頂?shù)年庼踩晕瓷⒈M,內(nèi)戰(zhàn)一觸即發(fā),但人們?nèi)猿两趧倮木薮笙矏傊小?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蔣介石連續(xù)3次致電毛澤東,邀請他速到重慶“共定大計”;美軍司令魏得邁也于23日向毛澤東發(fā)出了去重慶談判的邀請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經(jīng)慎重考慮,決定同意前往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于是,毛澤東于28日從延安乘飛機前往重慶。
蔣介石連續(xù)3次電邀毛澤東來渝
得知毛澤東即將來渝的消息,8月25日深夜,周恩來在結束會議后,立即給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擔任領導工作的錢之光、徐冰和張明發(fā)出最高等級的機密急電。周恩來在電文中鄭重要求:毛主席要到重慶談判,要求辦事處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特別是保衛(wèi)工作,而且要保密。周恩來在電文中還對毛澤東來渝后的警衛(wèi)、住房、飲食、交通等方面,一一做了具體指示。時年26歲的李靜是機要組長,參與了執(zhí)行任務。
李靜,1919年9月出生于廣東省澄海縣。17歲參加香港抗日義勇軍,在抗日斗爭中從事掩護及情報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油印處工作;1937年10月做敵占區(qū)的秘密電臺報務員、機要交通員,每天將電臺抄收來的機要電報藏在餅干盒等很難被人注意的物品里,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地點去接頭交接。同時,從對方那里帶回將由香港秘密電臺向延安黨中央機要總臺和其他機要電臺拍發(fā)的機要電報;1943年2月,李靜奉命調(diào)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在秘密電臺做機要工作,一度任秘密電臺機要組長。
根據(jù)負責談判期間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黃浦軍校第二教導大隊副隊長張居遠描述:“在張治中的部署下,我安排了中共代表團住址周圍的警衛(wèi),設立了桂園周圍的警衛(wèi)隔離帶,以及中共代表團參加重慶方面安排的各種大小活動期間的警衛(wèi),談判期間代表團所有代表外出活動及路線的隨行警衛(wèi)工作。”為確保毛澤東和中共代表團的安全,張居遠對保衛(wèi)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
關于毛澤東在重慶的生活和工作,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藏的文物檔案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毛澤東同志白天在桂園會客,晚上大部分時間都回到紅巖村休息。在紅巖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二樓東頭靠北的一間屋子里住了40個晚上。毛澤東所住的這棟大樓很有特色,外看似二樓,實則三樓,三樓最隱蔽為機要科所在,因空間低矮,過道狹窄則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雞鴨棚”“雞鴨行”。酷暑天,三樓樓閣式小屋氣溫高達40攝氏度,電臺工作人員仍日夜堅持工作。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下榻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重慶各方人士。頓時,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周圍本來就特務眾多的小樓里,馬上就開始擁擠起來。重慶軍統(tǒng)、中統(tǒng)、憲兵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各部門都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對進出八路軍辦事處的人員、車輛和時間都進行認真的記錄,各自分線每天向上級匯報,名義上都是打著為了保證談判安全的名頭,實際上是對現(xiàn)場實行監(jiān)視。”
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安排的是“兩龍一虎”做貼身警衛(wèi),他們分別是專門從延安跟隨毛澤東到重慶的顏太龍,另外兩位是龍飛虎和陳龍。為了保護毛澤東的安全,同志們都積極配合警衛(wèi)工作,日夜輪流站崗放哨。由于樓房里的樓梯、過道,全鋪著木板,走在上面會發(fā)出“噔噔”腳步聲。為了讓毛澤東多休息一會兒,同志們就手提木板鞋,光著腳輕輕走路;有孩子的同志,都把孩子安置在底樓,盡量減少干擾。平時毛澤東的工作很繁忙,但他會在百忙中抽空參加群眾活動,到辦事處禮堂觀看文娛晚會。
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二樓辦公室的過道仍保留當年格局
“讓毛主席穿著新毛衣回延安”
除了加強警衛(wèi),毛澤東的形象問題也很重要。毛澤東作為紅色中國的領導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傳達出重要的政治信息。在延安,毛澤東常穿發(fā)皺的上衣,他的不修邊幅,反而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但這次來渝會見蔣介石,是帶著和平的心態(tài)和誠意,形象非同小可。近20年來,毛澤東和中共領導們的形象,一直被國民黨反動派肆意歪曲。怎樣設計好毛澤東的第一印象,周恩來為此苦思冥想。最后,他決定把自己曾經(jīng)戴過的考克帽推薦給毛澤東。
考克帽因拿破侖戴過,故又稱“拿破侖帽”,孫中山先生就曾戴過考克帽。周恩來給毛澤東送來考克帽,并解釋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揮動,顯示出來則是扭轉(zhuǎn)乾坤的力量。”毛澤東掂掂這頂禮帽,臉上露出笑容,高興地對周恩來說:“你想得周到得體。我們到重慶,展示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形象,顯示出解放區(qū)萬眾一心、無所畏懼的力量。揮動考克帽,顯示我們力量。這頂帽子,我戴了。”
8月28日那一天,《解放日報》記者方紀在文章中是這樣記述的:“歷史上也留下了最為珍貴的照片:頭戴盔式太陽帽向人們揮手的情景,給人以很深的印象。”
1945年10月,重慶的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涼。來渝之前,毛澤東穿的是一件黃色舊毛衣,領口和袖口都已磨破,保暖效果也不好。周恩來非常關心毛澤東的身體,決定讓人給他織一件新毛衣。對于織毛衣這件事,李靜在后來所寫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道:
“大約在1945年10月初的一天,在離八路軍辦事處二十多里路的療養(yǎng)院,來了一位辦事處的同志,找到我說有緊急任務,讓我回辦事處,我當時身體不好,在那里養(yǎng)病。聽到有任務,立即動身趕了回去。面見我的是機要科的科長童小鵬,他認真的對我說:“李靜同志,周副主席交待讓你在這兩三天的時間里,給毛主席織一件毛衣。”當時我接到這個任務后,心情是萬分激動,心想,毛主席是我們的領袖,他老人家領導我們的黨和軍隊,為了民族的解放和階級的翻身,南征北戰(zhàn),英勇奮斗;而自己的生活卻是這樣的簡樸!我一定要完成好這個任務,讓毛主席穿著新毛衣回延安,領導中國革命勝利前進。”
根據(jù)當時的形勢,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人必須是絕對值得信賴的。李靜雖然身體不適,還在養(yǎng)病期間,但她在秘密電臺做機要工作這一身份,充分說明了周恩來等人對她的出色工作是肯定的。同時,李靜和林青這兩位同志,既是夫妻,又是戰(zhàn)友。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工作期間,林青曾擔任過三樓秘密電臺臺長,李靜又從事機要工作,兩人身份隱蔽,紀律性強,絕對是最佳人選。
李靜在回憶錄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
“織毛衣所用的毛線都是組織上交給我的,質(zhì)量比較好的深蘭色的中粗線,而織毛衣的4根竹針,是在廚房工作的陳樹云同志幫助下現(xiàn)做的。他先用刀將竹條刮細,然后往大米囤里反復穿插,直到磨滑。這樣做出的竹針,光滑有韌性,很實用。毛線和竹針都準備好后,我就連夜趕織,織的有些眼花了,就揉一揉繼續(xù),有時織到深夜實在太困了,就躺下稍微休息一會兒,身體雖然躺下了,但手卻還在不停的織,就這樣,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終于將毛衣織好了。織好后,卻又很為難,因為一直擔心自己手藝不精,怕領口和袖口不合適,心想如果毛主席能試穿一下就最好了,但又不好意思去打擾主席休息,心里很矛盾,一直在轉(zhuǎn)悠,正好,周副主席看到,就親自過來試穿,穿后就對我說:“李靜啊,其它地方都還合適,就是領子太小了,把領口在放大一些”。聽完后,我又拿回去做了修改,用了半天時間將領口放大后,重新織好送給了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后,李靜歷任中共華南分局機要科股長、機要室主任;1957年3月,調(diào)入北京市郵政局,先后任西城區(qū)郵電局副局長、北京郵政局紀委副書記等職;199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這套竹針,李靜生前一直珍藏著,后來無償捐贈給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現(xiàn)為國家二級文物。
(作者單位: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