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15:21 來源:統戰新語
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革命軍第29軍士兵跑步進入陣地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突然向中國駐軍進攻,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一部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爆發。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戰的開始,日本帝國主義以制造此事件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盧溝橋事變后,中國社會各界群情激憤。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呼吁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
同一天,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要求全國總動員進行抗日斗爭,并代表紅軍將士請纓殺敵。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率代表團繼續同國民黨談判。7月15日,周恩來等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蔣介石,提出迅速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合作而保證取消兩個政權敵對、紅軍改變名稱、在革命根據地實行新民主制度和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等四項保證。中共中央希望以宣言作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7月17日,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同蔣介石、邵力子、張沖等在廬山談判。談判中,蔣介石承認陜甘寧邊區,同意紅軍編為三個師,但在紅軍和蘇區的管轄、每個師的參謀長和政訓主任人選等問題上,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蔣介石堅持紅軍改編后不設統一的軍事指揮機關,改編后的三個師的管理教育直屬西安行營;各師參謀長由南京派遣,政治訓練處只管聯絡,無權指揮。蔣介石不愿承認共產黨的平等地位,并企圖通過改編紅軍,逼朱德、毛澤東“出洋”,達到控制和吞并紅軍的目的。周恩來表示,中共中央不能接受國民黨當局對紅軍改編后的指揮和人事的意見。第二次廬山談判未獲結果。
八路軍、新四軍的成立
8月9日,應國民黨邀請,中共中央派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飛赴南京出席國防會議,同時與國民黨繼續談判。
這時,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戰火燃燒到國民黨統治心臟地區。蔣介石急于調紅軍開赴抗日前線,在紅軍改編問題上的態度有所松動,同意不向紅軍中派遣國民黨人員。此后,經過談判,終于達成將在西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并設總指揮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若干城市設立八路軍辦事處和出版《新華日報》等協議。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又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共產黨在堅持對紅軍的領導和實行獨立自主的原則下,作出不設政治委員、將政治部改為政訓處等讓步。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8月下旬到9月底,八路軍主力陸續開赴山西前線抗日。隨后,南方八省的游擊隊也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9月,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改稱陜甘寧邊區,下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為中共中央所在地。
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改編后的八路軍由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葉劍英、左權分任正副參謀長,任弼時、鄧小平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八路軍全軍約4.6萬人,下轄3個師: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羅榮桓;第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改編后的新四軍由葉挺、項英分任正副軍長,張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新四軍全軍約1.03萬余人,下轄4個支隊、1個特務營: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3支隊,司令員張云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
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在中共中央的多次催促下,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從反蔣抗日、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經過半年多艱難曲折的談判,以中共中央《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為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