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史文匯》發(fā)表文章《周恩來是這樣對待下級的》中記述了,1949年3月25日下午,來到北平的毛澤東和黨中央其他領導人,將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接見工農商學兵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周恩來因沒有及時見到負責西苑機場警衛(wèi)的察哈爾省社會部部長揚帆就批評他。
周恩來童年喪母,10歲時在淮安親手安葬嗣母陳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慶,周恩來痛哭亡父,為其樹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來回祖籍地紹興祭祖掃墳。解放后,他又堅決平掉淮安、重慶、紹興的3處祖墳。
周恩來總理的組織關系一直在西花廳黨支部 雖然周恩來總理在黨內的職務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但他的組織關系一直在西花廳黨支部。在這里,他和鄧穎超大姐以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基層的組織生活,同時又對這個基層黨支部的工作給予了很多特別的指導。
沒有從嚴的黨性意識,何談筑牢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沒有從嚴的黨員身份意識,何談夯實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周恩來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兩次關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發(fā)問”,應該成為每一個黨員經常審視黨性、明辨身份的自我叩問。 周恩來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典范,即使在長征的艱苦環(huán)境中仍然主動認真地參加組織生活。
《福建黨史月刊》刊發(fā)武文笑署名文章《延安時期中共領導人出行軼事》,其中提到,周恩來1937年秋天,為了發(fā)展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要去石家莊會見國民黨的衛(wèi)立煌,在購買車票時,拒絕后勤同志為他買包廂票和軟臥票,堅持買普通三等車票。周恩來廉潔奉公的作風,讓人敬佩。
《世紀風采》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fā)布,請勿轉載 他,在周恩來總理身邊15個春秋,日日夜夜照料著總理的生活;他,伴隨著周總理夫婦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歲月,親手撒下周恩來和鄧穎超的骨灰。他就是周恩來的貼身警衛(wèi)員高振普。
周恩來總理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十分嚴格,他曾說:“對親屬到底是你影響他,還是他影響你?我呼吁,我們的領導干部包括我在內,都應該作出一點表率來。” 1968年,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健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插隊前,周恩來把她叫來反復叮囑:“你到內蒙古牧區(qū)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團結,虛心向他們學習,做貧下中牧的好女兒。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fā)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和鄧穎超入黨時間不同,地點各異,也不在一個地方工作,誰也不知道對方在什么時候入黨的。兩人早年在通信中也從來沒提過黨的紀律不許說的事,各自守口如瓶。